新闻动态

News

非洲猪瘟——概述

发布日期:2020-05-06 发表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6196次

 

概述

 

养猪行业

 

在全球畜牧业生产中,作为动物蛋白来源,养猪行业发挥了关键作用。因全球肉类需求的增加,养猪业快速发展,因为其饲料转化率高、周转率快、繁殖能力强,猪肉已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猪肉是陆生动物中最多食用的肉类,占全球肉类摄入量的37% 以上,其次是鸡肉(35.2%) 和牛肉(21.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2013 年)。

养猪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稳步增长( 图1),但全球增长不均衡。中国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如越南,西欧、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中美洲和巴西南部,养猪数量众多。在非洲,ASF 呈地方性流行,但猪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这反映出在饲养反刍动物为主的非洲,猪饲养率日益提高。猪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 在穆斯林国家很少或几乎不养猪( 图2)。

该行业的特点是深度分化,一方面是传统的、小规模、自给自足的养殖业,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的养殖业。当然,两者之间存在部分中等规模的养殖业。

 

 

近几十年来,商业猪的产量大幅增加。少数几个大规模养殖场即可饲养大量猪只。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品种,并产生更多动物产品。大规模养殖体系已经实现了高度均一性,配种的遗传物质也是标准统一的,并使用相似的养殖饲料和配套畜舍基础设施。但是,虽然这些较大规模的养猪业正不断满足全球猪肉需求的增长,但仍有约43% 的猪属于后院散养或小规模养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Robinson 等,2011)。

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猪的养殖模式仍然是传统、小规模、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其提供的远不止肉类。在这种低投入的体系中,通过将家庭垃圾转化为蛋白质,同时也为田地和鱼塘提供粪肥,养猪为农民带来附加价值。因此,猪肉有助于粮食安全和营养,同时,活体牲畜相当于一个收入安全网,在文化传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学费、医疗和小额花费提供额外来源。

在疫病防控方面,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团体在生产管理或投资生物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小规模家庭养殖,由于生物安全性低下、饲养方式和技术落后、对动物卫生法规( 疫情报告、迁徙控制、认证、疫苗接种等)认识不足甚至不遵守法规,对ASF 和其他几种猪病的引入、传播和定殖起主要作用。

非洲猪瘟病毒(ASFV)

非洲猪瘟(ASF)的病原是单一的、有囊膜的、存在于细胞质内的双链DNA 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 图3)。尽管通常认为只有一种ASF 病毒血清型,最近的研究报道,基于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HAI)可以将32 个ASFV 毒株分成8 个血清组, (Malogolovkin 等,2015)。然而,目前为止,通过对已知所有的ASF 病毒毒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已经证实了23 个具有多个亚组的地理相关基因型,这说明了ASF 流行病学的复杂性( 图4)。基因型是根据编码VP-72 蛋白的单一基因序列确定的,蛋白质(VP-72) 中片段变异性的反映,主要用于系统发育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例如识别暴发的来源)。就目前所知,与毒力和其他病毒特性无关。

 

易感动物

在自然的丛林传播环节,软体的、无眼的蜱虫( 也称为钝缘蜱) 与非洲野生猪科动物都是ASFV 的天然储存宿主。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病毒。猪科(Suidae) 的所有物种都易感,但仅对家养猪及野生家猪,以及它们的近亲欧洲野猪致病。非洲野生猪科动物是ASF 的无症状携带者,并作为非洲部分地区的病毒储主( 图5)。包括疣猪( 非洲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 和荒漠疣猪Phacochoerus aethiopicus)、非洲灌丛野猪( 非洲野猪Potamochoerus porcus) 和假面野猪(Potamochoerus larvatus) 和巨型森林猪( 巨林猪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

非洲猪瘟的地理分布

非洲猪瘟目前普遍存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东欧和高加索以及意大利撒丁岛等地。随着ASF 传播的增加,全球越来越担心病毒将进一步扩散到其他地方。任何具有养猪业的国家都处于危险之中,并且历史已经表明这种疾病可以跨越数千公里进入历史无疫的国家,主要是通过飞机等跨境交通工具上处理不当的废弃肉类,或由旅行者携带的肉类传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传播到东亚的潜在风险。由于中国严重依赖养猪行业,拥有近世界一半的家养猪,一旦ASF 流行,将对贸易和生猪产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也将严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有关ASF 疫情状况和发病日期的官方资料,可从OIE 的世界动物卫生信息系统(WAHIS) 获取。

 

非洲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数国家,非洲猪瘟被认为是地方流行病( 图6),但也在不断变化,新的地区经常受到影响。疫病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洲养猪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一些国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其养猪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如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乌干达) (FAO 统计数据库 – http://www.fao.org/faostat/)。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和猪肉产品流动的增加。这里的养猪业市场经营体系无规范组织且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生产者往往不愿投资改善生产管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养猪的增长存在于生物安全水平低的小农经济或家庭养殖体系中,这也对疫病控制带来了很大挑战。此外,目前在非洲扑灭ASF 很难- 因为没有疫苗可用,也没有任何扑杀补偿机制。因此,预防和控制此病应侧重于改进畜牧养殖方式和生物安全水平,同时,应保护未受疫病影响的地区( 通过规范贸易和生猪行业发展规划,强调养殖意识和预防措施)。与此同时,应该注意每个区域的ASF 发生的流行病学因素各不相同。

 

 

东欧和高加索地区

2007 年,ASF 进入格鲁吉亚。病原属于起源于非洲东南部的基因型II 型,且很有可能是通过废弃食物作为泔水,或做垃圾处理被猪采食。该疫病在高加索地区迅速蔓延(2007 年亚美尼亚和2008 年阿塞拜疆),并进入俄罗斯联邦(2007年)。在过去的几年里疫病逐渐向西蔓延,进入乌克兰(2012 年)、白俄罗斯(2013年)、欧盟( 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2014 年) 以及摩尔多瓦(2016年)( 图6)。

在东欧,ASFV 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通过猪肉市场链,这个产业链从受感染的地区引入廉价的、受污染的猪肉和猪肉产品到非疫区,从而导致传播。泔水喂养以及对尸体的处置不当,造成易感猪群的暴露。ASFV 在猪肉组织和猪肉制品中持续传染可达数周至数月,病毒不仅能够在环境中( 例如通过尸体),而且在冷藏和冷冻肉及其肉类产品中持续存在。

在受到影响的欧盟成员国中,野猪在ASF 感染、传播和持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野猪如何起到作用,但似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野猪的种群密度,和它们与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养殖家猪的相互接触( 特别是自由放养和以垃圾为食的猪只)。其中也包括被感染的动物尸体和含有病毒的猪肉产品的食物垃圾。

总而言之,ASF 目前在高加索和东欧的某些地区已经定殖( 即地方性流行),不仅对贸易造成相当大的破坏,而且对小规模养猪户也造成重大损失。

历史上在非洲以外地区发生的非洲猪瘟感染

在欧洲,ASF 首次于1957 年从西非引入葡萄牙。在该疫情入侵后被扑灭,ASFV基因I 型在1960 年重新出现在葡萄牙,然后蔓延到欧洲( 意大利,1967 年;西班牙,1969 年;法国,1977 年;马耳他,1978 年,比利时,1985 年;和荷兰,1986 年)。同时疫情到达了加勒比( 古巴,1971 年和1980 年;多米尼加共和国,1978 年;海地,1979 年) 和巴西(1978 年)。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 与该病的斗争持续了几十年,直到20 世纪90 年代) 以及意大利的撒丁岛、地中海岛屿( 自1978 年ASF 出现以来成为疫区,主要在自由放养猪只和野猪之间传播),所有国家短期内都成功地控制了疫情。

 

-------------------------------------------------------------------------------------------------------------------------------------

     

 

      武汉观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食品安全、动物疫病、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中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天惠楼四楼;生产基地(GMP车间)位于湖北省荆州开发区华大瑞尔科技园内;目前生产、销售的产品主要有:(详情可登录观锐生物主页www.whglary.com,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产品中心”查看)。
1. HR8000免疫定量速测仪
2. 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卡:黄曲霉毒素(AF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T-2)、伏马毒素(FUM)、赭曲霉毒素(OTA)
3. 宠物疫病抗原检测试纸卡: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猫瘟病毒、猫冠状病毒等。
4. 猪病检测试纸卡:猪瘟抗体检测试纸卡、猪蓝耳病抗体检测试纸卡、猪口蹄疫抗体检测试纸卡等
5. 禽病检测试纸卡:禽流感H9亚型抗体检测试纸卡、鸡毒支原体抗体检测试纸卡、鸡滑液支原体抗体检测试纸卡等。

6. 公司将于近期推出非洲猪瘟抗体检测试纸卡,敬请关注。


     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加盟、垂询及莅临指导。

     联系人:王女士(139 8622 0687);毕先生(136 5725 2186)。

微信扫码关注观锐公众号